中国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欧洲交流成果丰硕 助力全球绿色低碳合作

2025-07-22 5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副秘书长冯超,中国宝武总经理助理、碳中和首席代表兼碳中和办公室主任肖国栋,欧冶云商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军等钢铁行业全产业链EPD平台核心成员组成的代表团,赴欧洲开展系列交流活动。此次出访聚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与法国Greenly、德国GreenDelta、欧洲咨询机构ARTEM等多家国际知名平台及机构深入对话,围绕EPD国际互认、碳管理工具协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应对三大核心议题达成多项合作共识,为中国钢铁行业构建全球化绿色贸易体系迈出关键步伐。

深化国际合作 构建绿色桥梁

代表团此行以推动全球钢铁产业链低碳协同为目标,与欧洲多家权威机构开展务实交流。在法国,代表团与碳管理平台Greenly签署业务协议,就钢铁全产业链EPD数据互通达成实质性意向,首批覆盖已发布的EPD产品。此举标志着中法两国在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与数据共享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后续跨国贸易中的碳排放数据互认奠定技术基础。

在德国,代表团与环境影响数据共享平台GreenDelta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启动中国铁矿至废钢全链路生命周期评估(LCA)数据库建设。这一合作将整合中德双方在资源开采、生产制造、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碳排放数据,提升钢铁全产业链碳核算的精确性与国际兼容性,助力企业优化碳足迹管理。

针对欧盟即将实施的CBAM政策,代表团与欧洲咨询机构ARTEM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覆盖数据验证、申报流程、碳价预测等关键环节。通过这一合作,中国钢铁企业将获得更专业的CBAM合规支持,降低国际贸易中的碳成本风险,提升应对政策变化的敏捷性。

中国EPD平台获国际认可 展现技术引领力

作为中国工业领域首个规范运行的EPD平台,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发布超300份EPD报告,覆盖钢铁生产、加工、应用全链条,注册用户突破7000家,涵盖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平台开发的15份PCR(产品类别规则)为行业环境绩效披露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指南,推动中国钢铁企业环境数据标准化、透明化进程。

此次欧洲之行,代表团深切感受到欧盟同行对中国EPD平台的高度关注与认可。欧盟机构普遍认为,中国平台在数据规范、技术体系、应用场景等方面已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其构建的评估和报告机制不仅符合国际标准,更在推动全球钢铁行业绿色转型中展现出权威性与影响力。

推动标准互认 打通绿色贸易通道

当前,全球钢铁行业正面临低碳转型与国际贸易规则变革的双重挑战。中国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此次出访成果,将有效促进中外碳管理工具协同,破解跨国碳数据壁垒。例如,与Greenly的数据互通合作,可使中国钢铁产品的EPD报告直接对接欧洲市场认可体系,减少重复核算成本;与GreenDelta共建的LCA数据库,将助力企业精准量化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ARTEM的CBAM合规服务支持,则为出口企业提供了政策应对的“工具箱”,确保在碳关税背景下保持贸易优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姜维表示,此次交流成果是行业践行“双碳”目标、融入全球绿色治理的重要实践。未来,平台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中欧碳核算标准互认,构建高效、透明、互信的绿色贸易“快速路”,助力中国钢铁以更高品质、更低排放走向世界舞台。

下一步:成果落地与长远布局并行

根据出访达成的合作框架,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将加速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一是与Greenly启动首批EPD数据对接试点,优化跨境数据交换技术流程;二是联合GreenDelta组建中德专家团队,年内完成铁矿至废钢链路LCA数据库核心模块开发;三是与ARTEM建立CBAM政策研究联合工作组,定期发布应对指南与碳价预测报告。

同时,平台将启动全球合作伙伴拓展计划,探索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碳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国钢铁EPD体系纳入国际主流认证体系。在技术创新方面,平台将持续优化PCR标准,开发智能化碳足迹核算工具,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提升行业整体绿色治理水平。

绿色转型赋能产业未来

此次欧洲交流成果的落地,不仅是中国钢铁行业深化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挑战的缩影,更彰显了行业以技术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通过构建全球化碳数据互认体系,中国钢铁企业将获得更强的国际话语权,在绿色贸易竞争中占据主动。未来,随着更多跨国合作机制的成熟,中国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有望成为全球钢铁低碳治理的重要枢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钢铁智慧”。



上一篇:汽车行业专用钢材的加工工艺解析
下一篇: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中国万亿级清洁能源战略启幕
最新文章: